“河北制造”培根铸魂 《有个地方叫马兰》研讨会在京召开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3月19日,《有个地方叫马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专家学者、主创人员谈心得体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国核试验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完成。该剧以我国核试验基地马兰从建设初期(1958年)到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4年)这段时间为背景,第一次以影视化的方式展现了当年马兰基地基层指战员、科技人员以及他们的“核二代”在千里大漠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工作、生活图景,深情讲述了他们在为铸造我国核盾牌时的奋斗故事与传奇经历。
“《有个地方叫马兰》这部剧属于河北制造,是河北的编剧,河北的导演,河北的制片人,河北的主创团队,都是河北厂的员工,可以说是又一部主旋律的河北制造。”作为这部剧的出品方,河北影视集团副总经理、河北电影制片厂厂长靳国栋表示,这部剧体现了“小、正、大”的影视生产创作原则。以两千多万的小成本投入,展现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大情怀,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奋斗出来"的道理,弘扬了真善美的马兰精神,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有个地方叫马兰》在央视播出以来,收到广大观众一致好评,收视率节节攀升。“真实真情才能赢得观众。给观众讲真实故事,真情对待观众,而不是胡编乱造来糊弄群众。”该剧总策划、总编剧白石介绍,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初衷就是要让百姓能够看得懂,能够对当年发生在马兰的历史故事感同身受,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强国强军的感情。在情节设计上,避免了以往电视剧靠设置一个反面人物,制造矛盾搞悬念的创作窠臼,实现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高度统一。
作为一部没有青春偶像,不靠流量明星,不设置悬疑情节的电视剧,《有个地方叫马兰》视角新颖,表现手法独特,通过普通基地官兵和他们家属在马兰艰苦奋斗的故事,有血有肉的诠释了马兰精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这部剧是培根铸魂的,展现了在‘两弹一星’实践当中铸就的革命精神。这部剧是守正的,颂扬了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最值得传承的奉献牺牲精神,彰显了文化自信。”
“这是一部河北拓展创作视野,历经几年打磨的创新之作,这部剧的播出,唤醒了共和国的国家记忆。”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省电影局局长史建伟对《有个地方叫马兰》这部电视剧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北是文艺创作的一片热土,拥有非常丰厚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河北现在是三大文化:源远流长的燕赵文化,以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在我们河北大地交相辉映。”
下一步,河北省要继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弘扬三个文化,聚焦重大战略部署,重大先进典型,用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努力以精品奉献人民,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文系用户转载自长城网,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反馈【mail#juqingba.cn】,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